在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向问天为了救出任我行,搜罗了名贵的字画、棋局和琴谱,和令狐冲一起,引诱杭州梅庄的四个庄主进入设好的圈套。
向问天所拿的物品,有北宋范宽画的《溪山行旅图》,有《率意帖》,有刘仲甫的呕血棋谱,有神奇的《广陵散》琴谱。
那么这四样宝物,到底有何来历呢?
01《溪山行旅图》范宽,字中立,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
范宽是华原(今陇西耀县)人,心胸宽广,性格爽直,喜欢探访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间。他喜欢大自然,喜爱临摹山水,不断地观察领悟总结。
范宽很注重画面的构图,他的山水画总是有一种恢弘壮观的气势。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品,为巨幅绢本绘画,其气势恢弘,结构严谨,构图不同于其他作品,会让观者觉得有种压迫感。
这种具有雄强气势的北派山水画,是北宋初年山水画家们常用的艺术创作特征,更体现了北宋时期画家们的突出成就。
《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巍峨伫立的山峰下,一行行旅途中的人沿着小路在前行,这种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在画者笔下是自然和谐,这和范宽重视写生有关。
《溪山行旅图》给人的感觉很大气,可以让人心境安宁。
这源自于范宽把心中的意象山水,通过艺术处理,而创作出现实中的山水。他的这种严谨创作的心态,表现在他对山水画位置经营的严密性上,也表现在对造化的深刻体悟上。
《溪山行旅图》是宋代山水画的一座高峰,它是范氏在笔墨艺术语言形成中的一次尝试,也是北派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评价此画为:“宋画第一。”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则评论道:“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目前,《溪山行旅图》的真品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这么出色这么有名,难怪梅庄的丹青生要为之沉醉。
02率意帖率意贴是唐朝知名的书法家张旭所作的草书帖。
张旭有“草圣”之称,喜爱饮酒,往往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挥笔写就狂草作品。
《笑傲江湖》中向问天向三庄主秃笔翁出示此帖,引得秃笔翁心下痒痒,当即就想马上运笔学习。
此帖运笔极为洒脱,体态狂放,是草书的代表作。
03刘仲甫的呕血棋谱刘仲甫是北宋非常有名的围棋高手。
相传在骊山,他曾与一乡下老妇对弈一百二十着,被杀得大败,气得呕血数升。后来,人们不太相信一个山里的老太能下棋胜过当时的国手,就传成了刘仲甫遇到了仙姥,人称骊山仙姥。
而这局招招精妙、非常人所能的棋谱被称为呕血谱。
南宋的围棋专著《忘忧清乐集》是现在已知记录《呕血谱》的最早书籍。
呕血谱在在《忘忧清乐集》中,被叫做《遇仙图》。
04《广陵散》琴谱《广陵散》,是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琴曲。
相传在魏晋时期的嵇康之后,《广陵散》就失传了。
据传,《广陵散》是嵇康在外游玩时,为一古人所赠。
嵇康后来被司马昭处死。行刑前嵇康神色平静,向兄长要来平时弹的琴,在刑场上演奏了一曲《广陵散》。
弹完后,嵇康放下琴叹息:“从前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却吝惜而不肯教他,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他死时只有四十岁。
《广陵散》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
随后《广陵散》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无意中发现了它,经过整理,才有了现在所听到的《广陵散》。
05不能玩物丧志《笑傲江湖》中梅庄的四个庄主,因为对琴棋书画过于痴迷,被向问天所持的名作引诱,最终被骗。而机智的向问天用令狐冲顶替,救出了任我行。
最后丹青生四人,因为没有看管好任我行,被东方不败处罚,结局十分悲惨,令人感叹不已。
有自己的兴趣是好事,但过于沉迷就不那么好了。这个道理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长盛不衰,一方面是因为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一方面是对人生、家国天下的感悟发人深省,还有对传统文化的阐述传扬,使得读者对其津津乐道。
(图片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