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l)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于呕血。
2.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
①其颜色视出血量的多少及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的久暂以及出血的部位而不同。
②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位于食管则血色鲜红或混有凝血块,或为暗红色。
③当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棕褐色。
④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致便血或可形成黑粪。
(2)失血性周围循环障碍
①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时,则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
②若出血量在30%血容量以上,则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3)血液学改变:最初可不明显,随后由于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
(4)其他:大量呕血可出现氮质血症、发热等表现。
3.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临床意义上腹痛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并伴有厌食、消瘦或贫血者,应警惕胃癌脾脏肿大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或有腹水,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质地坚硬、表现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血液化验甲胎蛋白(AFP)阳性者多为肝癌*痘*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可能由肝胆疾病所引起*疸、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者,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皮肤黏膜出血常与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有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