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特别是急诊科和消化科最常见的病况之一。急性大出血可危及生命,慢性失血可产生贫血症状,部分消化道出血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熟悉和掌握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分类以及处理流程或原则,对于提高其预防和治疗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1.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方式
消化道出血有下列5种表现方式:
(1)呕血:呕吐红色血液或咖啡样物;
(2)黑便:黑色柏油样便;
(3)便血:直肠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
(4)隐性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伴有或不伴有缺铁性贫血;
(5)仅有血液丢失或贫血症状:头晕、晕厥、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
这些表现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一般将呕血、便血和黑便定义为显性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定义为隐性出血。呕血需与咯血鉴别(鉴别要点见表1),并需排除口、鼻、咽喉部的出血。黑便需排除由进食动物血或服用炭粉、铁剂、铋剂等药物所致。
表1呕血与咯血的鉴别要点
2.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据研究,成人每日上消化道出血量5-10mL,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每日出血量50-mL,可出现黑便。一次出血量超过-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平卧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可呈休克状态。
急性大出血或长期慢性出血均可发生失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早期因有周围血管收缩和红细胞重新分布等调节,血红蛋白浓度等可无明显变化。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以补充失去的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需经3-4h后才出现贫血,出血后24-72h血液稀释达到最大程度。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慢性失血者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通过临床表现判断出血部位
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方式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出血缓急和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的关系见表2。
呕血几乎均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血丝便几乎均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其概率无显著差异。黑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但出血量不是很大和(或)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小肠乃至升结肠出血也可表现为黑便。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但上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大、出血急骤和(或)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短时,也可表现为便血,因此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时应注意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表2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的关系
4.消化道大出血处理原则
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病情平稳者除一般治疗措施外,应尽可能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医院或一些地区医疗中心应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由消化科医师、内镜医师/护士、麻醉科医师、放射介入科医师和普外科医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流程见图1、图2和图3。
图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流程图(注:PPI:质子泵抑制剂)
图2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处理流程图
图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处理流程图
参考文献
[1]姜泊等.胃肠病学.第1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文忠.消化道出血概述[J].胃肠病学,,20(9):-.
[3]FeinmanM,HautER.Low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J].SurgClinNorthAm,,94(1):55-6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