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丨费爱华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 [复制链接]

1#
绿色祛除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5/5788615.html
                            

原创唐晔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费爱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成功抢救危重病人数以千计,参与院内外多次重大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在医疗工作的同时,还长期从事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研工作,指导研究生及临床医师进行科研与论文撰写,发表SCI和统计源论著40余篇。在疑难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心肺脑复苏、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的诊治。

1.从医之路

“其实,最初学医,无非是寻求一种稳定的生活。”费爱华笑道。

年,费爱华出生于上海,她从小的愿望,要么是拿粉笔头站上三尺讲台,要么是挂着听诊器穿上白大褂,多少年过去了,费爱华想不到的是,现在的自己,就生活在幼年时的希冀中。

高考那年,费爱华以高分被第二医科大学的“法文班”录取,那一年,法文班只招30名学生,都是一等一的尖子生。7年的大学生活,费爱华觉得非常适应。她说,喜欢,就会适应。

事实上,费爱华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她不是一个“读死书”的学生,又是典型的“比赛型选手”,临场发挥总是异常出色。于是,她比其他同学,更能愉快地享受丰富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唱着老罗的歌,费爱华大学毕业了。医院,头两年是各科轮转,然后分科。经过双向选择,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做事麻利的费爱华,被心内科主任慧眼识才,而她自己,也心仪心内科已久。

“我喜欢这门学科。在轮转的时候,我经历过许多次心脏病的抢险,眼看着命在旦夕,用上药都化险为夷了,而且,越是复杂的心脏病,我越有兴趣研究透彻。”

就这样,费爱华进了心内科,一直到年她被调往急诊科,费爱华在心内科工作了整整16年。

那是费爱华最初的成长。从年到年,基本上半年在急诊科抢救急诊病人,下半年在心内科做住院医生,基本上没有在家住过。如今,她依然记得,腰间那一台小小的传呼机发出的急促的鸣叫声。

“在急诊值夜班的时候,传呼机有时候会响一个通宵,此起彼伏。只要我在夜班,从不会寄希望于今夜平安无事,一晚上呼机都不响,其实是医生的损失,他会无所收获。”

有同事回忆,当年24小时值班的费爱华,像打了鸡血一样,甚至养成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习惯:半夜里只要听到走廊上飞快的脚步声,她就可以“腾”地从休息室的单人床上跳起,开门出去加入抢救战团,等处理结束,她又回房继续躺下,瞬间入眠。

“在我的身上不存在时差,到点就睡,到点就起,那似乎是特种兵的素质,最适应急诊科的状态。”费爱华微微一笑。

2.火线一兵

年,医院急诊科。新的岗位更有利于费爱华的个性发展,“特种兵”,一定要用在“火线”上。

调到急诊科的时候,费爱华已经年过四十,她从普通一兵开始做起,重新处理最普通的急诊诊室和抢救室的工作。彼时,医院的急诊科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上海最早成立胸痛诊室,拿到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医用高压氧质控中心,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上海市急诊ICU血液净化技术培训中心,上海市儿童创伤急救中心,卫生部首批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

“我感到了急诊科新的面貌,使我甘愿从起点出发。”

从起点出发,意味着付出更多,费爱华比过去更忘我地投入。

年,费爱华升任急诊科主持工作主任,“特种兵”,成了“指挥官”。

目前急诊医学科设有:急诊心血管病及复苏、急性脑卒中与脑保护、急诊创伤、急诊流行病、脏器支持、危重症感染、急救护理等7个亚专业,实行“急救—创伤—ICU”一体化运作模式;年均急诊就诊人数30万人次,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约72人/年,CRRT小时/年,急诊床旁超声技术余人次/年,诊治儿童创伤患者近1万人次/年,年均高压氧救治2万人次;

以往,心梗三合一检验时间90-分钟,现在缩短至18分钟;建立卒中急诊科与区域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形成“上海市脑血管病急救网络”,又与急救车建立了联动机制,以保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病人在第一时间送至,并保证神经组的医生以最快速度抵达现场进行救治;

每月诊治创伤患者余人,每年诊治严重儿童创伤患者20余人;成为ITLS上海分部,举办各类培训班,为上海市培训儿童创伤急救人员人次;

“这些都是团队的功劳,我们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其中急诊医生五十多人,更是中流砥柱。”费爱华说道。

3.管理与临床

带队伍,干实事,出成绩,是费爱华工作的重心。

急诊医生的工作节奏是马不停蹄的,突如其来的抢救,总是让人应接不暇,这时候,就要考验急诊医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临床经验。作为这支队伍的指挥官,费爱华认为,对待部下,尤其是急诊科的同事,要有包容心。

“要看到他们的付出,忍耐和坚强,这个岗位能撑住的医生,都不容易。而且,对不同的医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与死神抢时间的职业,每一位急诊医生都会面对挫折,焦虑,甚至沮丧失落,所以,作为他们的大姐,必须常常鼓励、理解、宽慰,给他们力量。”

那么,对待急诊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呢?费爱华有自己的思路:分流。

“急诊科的管理是复杂的,而且很容易有隐患,病人需要快速周转。这里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需要抢救的新病人。要保证急诊病房正常运转,分流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事实上,有些危重病人医院,比如吸入性的肺炎、褥疮感染等等不太容易恢复的病人,医院的急诊科救治,医院得到长期的护理。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医院沟通,转诊进去的病人,我会一周去查一次房。”

比起管理那些事,费爱华更津津乐道于她的临床。

有人说,她的眼睛很“毒”,是急诊科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真的太爱‘破案子’了,找到别人忽略的线索,发现背后的真相,是我擅长的,也是我热爱的。”

几年前,急诊科送进一位昏迷的老人,抢救室的医生告诉费爱华,脑CT等各项检查都做了,均显示正常,费爱华看了一眼,突然问起有没有药物过量,家属坚决否定,但是,费爱华还是决定给病人插胃管,将胃液送去检查,结果,果然是安眠药服用过量,做了血液净化后,老人转危为安。

有一对老年夫妇,因为血尿、且血小板极低,在医院抢救。当班医生查了这对夫妇其他指标,均告正常,百思不解,于是找到费爱华。费爱华提醒说,不要忘记查中毒,会不会是老鼠药中毒?结果,经过药物检测,真的是老鼠药中毒。

“是谁作案,就交给警方侦破吧。作为急诊科医生,要掌握的知识很多,比如所有的内科疾病都要掌握——消化道出血,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胰腺炎,酮症酸中毒,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都需要会诊治。急诊,就像没有靶点的射击,一切都需要迅速的判断。其实,所谓火眼金睛,无非是千锤百炼,见多识广。”

还有一个病人,低氧血症呼吸衰竭送进急诊科,用上了无创呼吸机,到监护室以后,血压突然断崖式下降,心电图的结果显示正常,费爱华果断下令插胃管,抽出咖啡色液,原来真的是消化道出血,呕血以后反流,反流误吸到气管里,造成了轻度的低氧血症,以呼吸衰竭的形式表现出来。

面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找不到问题所在的时候,就需要有人可以跳出来看到问题的本质。费爱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科里的同事说,费爱华总是在面对疑难问题时,常常以另一种思路打破僵局。

“有时,不能完全相信影像所显示的,我特别注重问病史,做事需要依据,我总是会根据蛛丝马迹进行一些逻辑的判断,透过最小的细节,弄清问题最深处的秘密,如果此时我身边观众越多,我越不会慌乱。我在上课的时候,也是如此。”

除了临床,费爱华也是交大医学院一名优秀的老师,在带教中,会认真地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学生,她拒绝无意义的泛泛而谈,一些容易漏掉的细节会反复提醒。她最喜欢强调的就是:多去看看病人。

“多去看看病人,对病人至少是一种安慰,而且,总是能从病人的表象,看出一些疾病的端倪,思考解决之道。”

口述实录

唐晔:心内科医生的经历,对您目前的工作来说,意味着什么?

费爱华:十几年心内科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难得的一笔财富。急诊医生有时像二传手,病人来到急诊科,紧急急救后,病人就转给了专科医生,有些急诊医生会怀疑,自己作为医生的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逼出的一个答案是:急诊医生亚专业的培养。我是出身于心内科的,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都具有专业方面的优势。

事实上,我们急诊科有七大亚专业,包括急诊心血管病及复苏、急性脑卒中与脑保护、急诊交通伤、急诊流行病、脏器支持、危重症感染、急救护理等,让我们的急诊医生、护士选择他们擅长或者喜欢的亚专业领域去深造,做临床数据分析,做研究课题,写论文,做教学项目,这对每个人的专业发展是极有好处的。这些年,按照这样的发展,我们急诊科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唐晔:作为急诊科医生,常常有突发的危机事件需要紧急抢救,分享一下经历?

费爱华:作为急诊科医生,随时都要准备待命。有一次和家人逛街吃饭,一桌子菜都点好了,医院打来电话说,液化气爆炸,要送过来几个病人,于是,医院,安排布置。

还有一次,一家游泳池氯气漏出,救护车一下子送来了几十个人,有小孩有大人,我赶到的时候,现场乱成了一锅粥,赶紧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把病人分到不同的区域,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患者安全。能面对突发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大概和我多年担任班干部有关,养成了快速而有效处事的习惯。

唐晔:急诊科的其他同事,是怎么评价您的呢?

费爱华:有时候,看到他们做的不对,我会当面批评,他们会觉得我有点严厉,其实我是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成长,适应目前的医疗救治环境。

唐晔:您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费爱华:现在孩子在国外留学,所以还是有时间留给自己的(笑),每天基本上会跑步半小时,转转呼啦圈,做做瑜伽,读专业领域的文献资料,或者看几篇赏心悦目的散文,和几集轻轻松松的电视剧。

唐晔:如果请您给您的学生们上一节无关专业的课,想上什么课呢?

费爱华:我愿意和他们讲讲,目标。人生要有目标。我认为,每个阶段应该有每个阶段的目标,比如我的学生告诉我,学生时代,可以把做一个优秀的毕业生作为目标,毕业以后的目标是,医院工作,此后的目标是晋升主任医师……说实话,因为目标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奋斗方向,可能就会更有动力。其实,我们也看到,很多人考上大学以后就没有目标了,开始颓废,下滑,而同样起跑线的人,可能不知不觉就走到更高的位置。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夺冠》,影片中,郎平问朱婷,你打球是为了什么?朱婷说,为了成为你,然后把球狠狠地砸在地板上,这一幕,我的心被击中了。我在想,我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我想,我是有答案的。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赢,不管你是医生,还是患者,进了抢救室,都要努力赢。

唐晔:您对自己所设的目标都达到了吗?

费爱华:已经超出我所愿了(笑),其实,每天能够开心地治疗病人,把一条条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他们出院以后还能时常来看看我,我已经心满意足,达到我的期望值了。

唐晔:如果人生再来一遍的话,您会怎么选择职业呢?

费爱华:我想当医生和律师,我的逻辑能力很强,也擅长捕捉对方弱点。如果现在年轻,我可能再去考一张律师执照,在医疗纠纷当中,我肯定每场官司都能赢了(笑)。

唐晔:从急诊医生的角度,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费爱华:

医学的核心价值,首先是治病救人,其次是“医教研”,这三个字是有次第的,先做个好医生,再做个好老师,把医学的经验传给学生,如果覆盖面不够,就做成科研成果,写论文推广于世,让这个领域的所有人受益。如果说临床是医学的今天,那么教学是明天,科研就是后天。

采访/唐晔编辑/阿迪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