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大实话当心生活中一些意想不到的 [复制链接]

1#
<

9月16日是全国乙肝宣传日。我国一直被冠以“乙肝大国”的帽子,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现阶段出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控制在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积压”病例多,我国现在仍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七千万。消化科主任医师周莹群指出,乙肝病毒除了暴发性肝炎外,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发展为慢性肝炎,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向大家普及乙肝防治知识相当重要。

乙肝病毒传播有三途径

乙肝病毒传播主要有三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周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传播方式需要当心,比如修足、文身、扎耳洞、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等,这些都可能因为细小伤口而发生血液传播。

但又有少部分人存在另一种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误解,认为握手、拥抱、一同进餐、共用厕所、住同一宿舍也会传播乙肝病毒。其实这些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没有必要惶恐。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周医生说,目前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有几类人是接种的重点人群。

首先,新生儿。自从我国开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下降到4.38%。由此可见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及时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其次,高危人群。比如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血液制品公司的工作人员等。

第三,特殊的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妈妈,为了避免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新生儿,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采取规范的乙肝母婴阻断技术。目前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高达99%以上,乙肝母婴阻断是消灭慢性乙肝流行的根本举措。

接种疫苗后仍有感染可能性杜绝不安全行为

周医生提醒,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18年,但即使接种疫苗仍有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也可大幅减少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关键措施

周医生介绍,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措施,年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优先推荐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替诺福韦(TAF)三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

但她也指出,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需要抗病毒治疗。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体内的病毒和人体处于“和平共处”阶段,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时机需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棘手的并发症综合治疗显优势

周医生告知,终末期肝病可出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一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引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非常棘手,往往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乙肝是引发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这方面目前周医生的团队和介入、外科协同合作开展了综合治疗。急诊出血的这类患者先经消化内科评估,能在内镜下止血就留在消化科处理;若评估后认为内镜下处理后效果不及介入科的TIPS手术(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手段之一)或者脾动脉栓塞术,就转至介入科治疗;对于需要切脾的患者,则转到外科治疗。从综合实力来看,目前十院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强的。

周莹群

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分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食管与胃静脉曲张治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消化内镜工作,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掌握全面,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治疗,息肉、粘膜下肿瘤处理、内镜下粘膜剥离技术,消化道狭窄扩张与支架置放术,内镜下胃十二指肠造瘘术以及胃肠超声内镜诊治。科研方向主要致力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和靶向诊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收录论文3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同时主持承担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崇明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卫生局科研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科研基金等项目。

编辑:李琳

视觉:石庆

医院资讯

医院

上海十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